论财务舞弊现象及治理,财务舞弊现象与治理探讨
一、财务舞弊的概念与现状
财务舞弊动机:利益驱使,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,如更高的股价、更多的融资机会、更好的业绩评价等,不惜采取舞弊手段来粉饰财务报表。
在当今的商业世界中,财务舞弊已成为一个广泛关注且严重的问题,财务舞弊不仅会给投资者、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带来巨大的损失,也会对整个市场的公平性和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,从安然事件到世界通信公司的财务造假,这些震惊世界的案例都凸显了财务舞弊的严重性和危害性,财务舞弊的手段多种多样,包括虚构收入、隐瞒费用、操纵资产计价等,这些行为往往能够在短期内使企业的财务状况看起来良好,但从长远来看,却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。
二、财务舞弊的主要手段
财务舞弊动机:逃避监管与责任,试图通过复杂的手段来规避法律法规的约束和监管部门的审查,同时避免因业绩不佳而承担相应责任。
(一)虚构交易
企业通过编造虚假的销售合同、发货凭证等,来虚增收入和利润,这种手段较为常见且隐蔽性较强,不易被轻易发现。
(二)关联方交易操纵
利用与关联方之间的特殊关系,进行不公允的交易,从而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,例如高价向关联方销售产品或低价从关联方购入资产。
(三)资产减值准备的滥用
随意计提或转回资产减值准备,以调节各期的利润水平,在业绩好的时候多计提,为未来业绩下滑时转回做准备。
三、财务舞弊的危害
财务舞弊动机:满足个人或小团体的私欲。
财务舞弊的危害是多方面的,对投资者而言,他们可能会因为错误的财务信息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,导致财富的损失,对于债权人来说,可能会高估企业的偿债能力,从而面临更大的信用风险,财务舞弊还会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,使得诚信经营的企业处于不利地位,长期来看,这会影响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,财务舞弊一旦被揭露,会严重损害企业的声誉和形象,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倒闭。
四、财务舞弊的防范措施
财务舞弊动机:掩盖自身的不足与问题。
(一)完善内部控制制度
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,包括合理的职责分工、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、有效的内部审计等,从制度上防范财务舞弊的发生。
(二)加强外部审计监督
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,确保审计能够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,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审计机构的监管。
(三)提高会计人员素质
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,提高其职业操守和业务能力,使其能够自觉抵制财务舞弊行为。
(四)强化法律制裁
加大对财务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,提高违法成本,让企业和相关人员不敢轻易实施舞弊行为。
财务舞弊是一个严重且复杂的问题,需要企业、政府、社会等各方共同努力,通过加强监管、完善制度、提高人员素质等多种措施,来有效防范和治理财务舞弊现象,维护市场经济的公平、公正和稳定,才能保障投资者、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,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,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财务舞弊的危害,坚决抵制这种不良行为,共同营造一个诚实守信的商业环境。